昨天,濱湖區總工會以“力做‘工匠精神’踐行者”為主題,報道了雄宇集團吊藍機械技工楊錫初的事跡。
“工匠精神”的理念就是從容獨立、踏實務實;摒棄浮躁、寧靜致遠;精致精細,執著專一。在雄宇集團就有這樣一位“匠人”,他就是25年擰過62萬多個螺栓的楊錫初。
細致耐心,以高效率、高品質,贏得客戶的滿意
今年50歲的楊錫初,1984年參加工作,三十多年來一直從事吊籃機械技工崗位。2013年入職雄宇集團,主要負責吊籃和擦窗機的安裝、調試工作。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反復不斷的摸索,總結出不同規格型號螺栓力矩,練就了一套手工擰螺絲的絕活。
一般螺絲的力矩公差會達到10個牛米,在吊籃等機械設備重復拆裝擰螺絲的過程中,由于力矩公差過大,極易造成結構變形,降低設備使用壽命,楊錫初徒手擰緊的螺絲力矩公差不超過3個牛米,成為業界絕技。
他先后獲得了濱湖區“我心中美工匠”稱號,他的事跡錄入了2016年《新濱湖》濱湖區工匠報道集。2017年登上了無錫市第三屆職工創新創優成果展專臺絕活表演。他帶領的安裝團隊也獲得了無錫市工人先鋒號的榮譽稱號。
細致耐心,以高效率、高品質,贏得客戶的滿意
讓楊錫初印象深的一次是在蘇州德爾集團安裝擦窗機時遇到的問題。當時是12月份,交貨后的上午,負責去現場安裝的同事打來電話,擦窗機的大臂與立柱在安裝時才發現已出現了變形。這可是讓楊錫初沒有料到的,交貨前的安裝檢測明明沒有問題,顧不上想太多,他讓同事通過拍照等方式將現場情況發回,自己與部門其他同事拿出設計圖仔細比對,當天晚上就設計了兩套解決方案,但安裝現場的反饋說仍然沒法解決。第二天一早,楊錫初和一名同事立刻動身前往蘇州。“照片畢竟有局限,我想看到全貌。”楊錫初說。這么匆忙地趕往現場,就是為了能看到具體情況到底如何。后來經過現場仔細觀察與商討對策,他利用千斤頂和塔吊等設備,終于完成了安裝。事后他了解到,原來是客戶在裝貨過程中不小心將配件壓至變形。至今楊錫初還記得當時德爾集團的一名負責人對他們豎起的大拇指,他覺得自己和同事們值得這個贊。
團結互助,以真情實意獲得好評如潮
作為一名普通的安裝人員,楊錫初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,用全心全意的服務態度感染客戶,用真心、真情的奉獻團結同事,用勤勤懇懇、耐心細致的工作獲得認可,受到同事的夸贊。“雄宇就像個大家庭”楊錫初說。公司成立了愛心基金專門幫助遇到困難的員工,讓他覺得身在其中很溫暖。從他進入公司的天起就感受到了各個部門之間的互相幫助是平常事。記得有一次,泰州電廠送來檢修的非標吊籃,因為路遇交通問題晚上8點才到達雄宇。當時大部分員工早就下班了。楊錫初說,只有他和幾個冷作部門的同事還在公司,為了不影響工作進度,他們一邊幫著卸貨,一邊電話通知相關負責人,終于在第二天凌晨前就完成了吊籃的檢修,順利發貨。楊錫初所在的安裝部是一道工序的部門,但他常常去幫助冷作、焊接等工作。楊錫初說,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,雖然回想起來都是大家加班幫忙這樣的小事,但讓人感到的是滿滿的工友情。
隨著公司項目做的越來越多,楊錫初的工作在客戶和社會獲得了熱烈反響。特別是他帶領的團隊先后攻克了蘇州東方之門、柳州地王大廈、港珠澳大橋等國內多個大型項目的工程安裝難題和技術瓶頸,填補了非標吊籃在大型工程項目使用中的多項技術空白。他還多次在技能大賽等平臺嶄露頭角,獲得了廣泛好評。
楊錫初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,他是雄宇的驕傲,更是雄宇人學習的榜樣!
上一個:雄宇三月“月度之星”
|
? 2016 雄宇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
蘇ICP備15035591號-1
網站地圖 | 隱私安全 | 站外導航 | 網站聲明
| 版權所有 | RSS訂閱